在近期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,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敦促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加大開源人工智能(AI)研發的投入,稱這對於應對中國AI公司DeepSeek的崛起至關重要。
施密特認為,DeepSeek的快速崛起標誌著全球人工智能競爭的一個轉折點,尤其是在中國憑藉相對較少的資源,挑戰了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。他強調,儘管DeepSeek的技術表現出色,但其成功的真正原因不僅在於其先進的技術,還在於其開源策略——這一策略使得更多的開發者和AI團隊可以基於最先進的模型開發出多種應用程序。
DeepSeek的崛起與開源策略
DeepSeek的開源AI模型,特別是其DeepSeek-V3和DeepSeek-R1,已經在多個基準測試中與OpenAI的GPT-4o和o1等模型相匹敵,且其運行成本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左右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表示,DeepSeek成功的原因可歸結為三個方面:強大的技術能力、低廉的成本以及其開源戰略。
通過將這些強大的AI模型開源,DeepSeek不僅推動了技術的普及,還為全球AI團隊提供了強大的研發工具,促進了更多創新應用的出現。這一策略正在改變AI領域的競爭格局,給美國及其科技巨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
施密特的回應與美國的未來行動
施密特指出,為了對抗DeepSeek並重奪AI技術的領先地位,美國需要加大在開源AI模型上的研發投入。他建議美國政府應投資更多資源建設AI基礎設施,尤其是像“星際之門”這類創新平台,並鼓勵頂級實驗室分享他們的訓練方法和技術。施密特強調,這樣的開源合作將推動AI技術的更廣泛普及,並幫助美國在未來的AI競賽中保持領先。
AI開源與技術民主化
施密特還提到,開源不僅能推動技術進步,還能促進技術的民主化。通過開放訪問和共享最先進的模型,開發者能夠自由地進行定制和創新,這為AI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無限可能。
總結與展望
DeepSeek的崛起及其開源策略為AI領域帶來了深遠影響,激發了全球開發者的創新動力。同時,它也讓美國意識到,開放合作和共享資源將在未來的AI技術競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。